首页 中学资讯 2026北京中考7大升学途径!找到你的专属赛道→

2026北京中考7大升学途径!找到你的专属赛道→

2025年的政策确实有重要调整,尤其是校额到校比例提升和1+3项目扩招这两点。下面北达教研组帮你梳理出核心要点和关键注意事项: 2025北达中考复读全日制,应届生全日制,外地回京全…

2025年的政策确实有重要调整,尤其是校额到校比例提升1+3项目扩招这两点。下面北达教研组帮你梳理出核心要点和关键注意事项:


2025北达中考复读全日制,应届生全日制,外地回京全日制采取择优录取原则。咨询电话:400-6168-182    010-62526900


北京中考主要升学途径 (2025年适用)

 01 统一招生 (主体途径)

  • 特点: 招生规模最大、门槛最低,按中考总分+志愿顺序录取 (1-12志愿)。

  • 特殊形式:

    • 定向招生: 高中分配名额给指定初中,仅限校内竞争。

    • 特色实验班招生: 各高中特色班,单独专业代码,录取分数通常高于普通班

02 校额到校 (重大变化!)

  • 2025新政: 全市优质高中 ≥50% 招生计划 分配到各初中 (含优质初中、民办校等)。

  • 核心: 校内竞争,显著提升普通初中学生升入优质高中的机会。

  • 硬性条件:

    • 应届毕业生 + 同一初中连续3年学籍

    • 中考总分 ≥ 430分 + 综合素质评价 ≥ B等。

    • ❌ 排除: 往届生、外省回京考生、回户籍考生。

03 市级统筹 (跨区重要途径)

  • 目的: 优质高中向外区招生。

  • 分类:

    • 统筹一: 面向各区顶尖尖子生 (不招东城、西城、海淀)

    • 统筹二: 各区顶尖高中的分校 (如人大附通州校区等)。

  • 硬性条件:

    • 应届毕业生 + 同一初中连续3年学籍

    • 总分 ≥ 430分 + 综合素质评价 ≥ B等。

    • ❌ 排除: 同校额到校。

 04 提前招生

  1. 贯通项目:

    • 对象: 本市户籍考生。

    • 门槛: 总分 ≥ 380分

    • 学制: 7年 (3年中职 + 2年高职 + 2年本科),培养技术技能人才,适合有明确职业规划的学生。

  2. 其他学校提前招生:

    • 对象: 少数民族、美术班、小语种等特殊群体。

    • 特点: 通常需专业加试 (如美术、语言),无需填报志愿

  3. 直升:

    • 对象: 教育集团内或本校初中优秀学生。

    • 特点: 中考成绩不作为主要录取依据 (集团/校内选拔)。

05 登记入学 (仅东城、西城)

  • 核心: 不看中考分数! 依据《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》录取。

  • 对象: 本区应届生 + 连续3年学籍

  • 条件:

    • 综合素质评价 ≥ B等。

    • 地理、生物学业水平考试 ≥ B等。

  • 后续: 录取后仍参加中考,成绩只记合格/不合格,不可再报其他志愿。

06 自主招生 (主要针对中职)

  • 时间: 5月中旬。

  • 方式: 中职学校自行组织专业能力测试录取。

  • 后续: 同登记入学,参加中考但成绩仅作合格认定,不可再报其他志愿。

07 1+3项目 (初二末升学机会 – 2025扩招!)

  • 对象: 初二结束学生。

  • 学制: 试验校连续完成初三+高中共4年。

  • 2025变化:

    • 区级实验校 从76所增至113所

    • 招生计划 增加2781人


 关键总结与提醒

  1. 校额到校是核心变化点: 50%的优质高中名额分配,让普通初中的孩子有了更多机会。连续三年学籍是硬门槛,初中转学需谨慎。

  2. 跨区升学看统筹: 想跨区读优质高中?市级统筹一、二是主要途径。注意统筹一不招东西海学生。

  3. 提前招生多样选择:

    • 380分 是贯通项目生命线,适合偏实践型学生。

    • 直升 是集团校内学生的捷径。

    • 登记入学 (东西城) 拼的是三年综合表现,不是中考分数。

  4. 1+3项目扩招利好: 初二结束就有机会锁定优质高中,2025年名额大增,初二家长要重点关注。

  5. 资格排除条款要牢记: 往届生、外省回京、回户籍考生 不能参加校额到校和市级统筹

  6. 分数与评价双要求: 校额到校、市级统筹、登记入学都要求 总分≥430分 + 综合素质评价≥B等 (部分科目等级要求)。


建议: 根据孩子的成绩定位、所在初中、户籍情况、兴趣特长,尽早确定1-2条主攻路径。比如若孩子在普通初中且成绩中上,重点把握校额到校;若在集团校且成绩优异,可争取直升;若想跨区或走技术路线,则关注统筹或贯通项目。政策每年可能有微调,记得在初三时再查看当年官方发布!

 

上一篇
下一篇

为您推荐